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官员来访并共同探讨加强全球发展合作
12月11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展合作司国际合作处处长Rolf Schwarz和中国区高级协调员Tamas Hajba受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研究院邀请访问贸大探讨合作,并先后参加座谈会,访问数字经济实验室,参观校史博物馆。
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研究院学术副院长张海森主持座谈会,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思言、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周禹彤以及来自国际发展合作学院、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师生以及留学生参加了此次座谈交流。
在座谈会中,OECD Rolf处长首先详细阐述了官方发展援助(ODA)的基本框架和发展理念。他强调ODA作为一种政府主导的援助机制,其核心在于通过财政和技术援助推动发展中国家的进步,在促进国际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OECD发展援助委员会(DAC)自1961年以来持续追踪和收集ODA的影响数据,为国际合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公共产品,这些数据已成为设计和评估国际援助项目的关键依据,为国际发展合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他也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传统的国际援助理论框架正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该组织正在更新的国际合作战略,涵盖贸易、税收、教育、社会发展、气候变化和公共政策等优先领域。OECD诚邀各相关方在2025年5月前提交建议和倡议,并计划开放信息平台以促进国际合作与创新。这一举措体现了OECD推动全球发展合作的开放态度和包容理念。
在教育合作方面。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周禹彤介绍了研究院在教育对外开放领域的工作,并表达了就教育与区域发展开展合作研究的期待。张海森副院长则介绍了中德联合研究进展,以及中非合作论坛下中国在非洲职业教育情况以及开展企业职业教育培训调研的方案。OECD则推荐德国国际发展机构(GIZ)在这一领域的丰富经验,介绍了PISA-VET项目通过国际标准化评估体系,致力于提升电气、机械和护理等领域职业教育的质量,促进技能体系的全球协同发展。
在价值链和供应链韧性方面。全球价值链研究院执行院长沈思言提出在价值链升级路径研究和贸易援助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等方面加强知识分享,在出版物评估和培训等方面得到OECD的专业支持。OECD代表则建议全球价值链研究院与其贸易和农业部门开展合作,共享包括"贸易援助"报告等相关资源,重点加强"促贸援助"领域的研究与交流。
座谈会还就墨西哥和巴西在南南合作知识转移评估创新实践、大数据和卫星遥感技术运用于国际发展合作评估、全球南方能力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李猛研究员、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研究院原珂副研究员、全球价值链研究院马国轩助理研究员、国际发展合作学院杜邢烨副教授、匡舒啸助理教授参与上述座谈交流。参会双方期待通过进一步合作增强,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座谈会后,OECD来访一行访问了我校数字经济实验室。王弈钱博士、马心语老师展示了平台整合多源数据,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大数据分析、AI超算等数字技术与新文科建设的深度融合,支撑国家相关部门重大经贸政策决策的运用情况,并探讨了与OECD开展发展合作项目数据分享和研究合作的可能性。
此外,OECD一行还参观校史博物馆和经贸博物馆,对我校在高等教育和对外开放领域的悠久传统表示赞赏。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立于1961年,是由38个成员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此次OECD官员和专家来访,将进一步推动与我校在教育、贸易、数字经济等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