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学术研究» 学术成果

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 加快建强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

发布日期:2024-10-08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24年第17期)

(作者:黄宝印 )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新要求。全方位营造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切实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才能为教育强国建设更好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整体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迈上更高台阶,需要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涵育高尚师德师风。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尤为需要加大高校教师队伍人才建设力度。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立足教育又超越教育,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国大学,高校必须要立足自身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教育实践,让教育家精神见人见物见事,可亲可感可学。

关键词:教育家精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价值意蕴;实践路径

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从“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从“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到提出教育家精神,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和指导方针。教育家精神将中国厚重的“师道”传统、新时代教师队伍的共同价值和广大教师弘道育人的使命凝练升华,构筑了广大“师者”共同的精神家园,赋予了新时代人民教师更加崇高的使命和追求。

2018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专门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发布的重要文件。2024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时隔6年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一次专门针对教师队伍建设发布的重要文件,而且聚焦弘扬教育家精神,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举措、新要求,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加快建成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深远的重大意义,对加快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更好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的深远意义

1.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已具备良好基础和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通过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短板,开启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的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广大教师,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党中央、国务院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作出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实现了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全国专任教师总数达1891.8万人。从学历来看,2023年,小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比达到了78%,比2012年增加了45个百分点;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达到了93%,比2012年增加了22个百分点。不同学段的教师规模都有了大幅增长、学历结构都有大幅优化,为大国办大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战略支撑,为推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新的历史条件。

2.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保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三位一体”专章部署,明确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并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出发,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改革要求。确保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部署取得成效,必须引导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伟大事业中来,必须通过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引领推动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打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真正让教师成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人才队伍建设的坚强保障。

3.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最终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当前,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需求得到充分保障后,对“上好学”、获得多样化个性化高质量教育的期盼更为强烈。教育连接着千千万万的家庭,教师守护着2.91亿名在校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保障。让每一位学生享有平等、优质的教育,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必须要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能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从教师供给保障方面,《意见》提出要“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包括“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院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深化实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强化紧缺领域师资培养”等举措,着眼于从源头上解决教师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从教师能力提升方面,《意见》提出要“提高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包括 “将高校教师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升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推动教师站在学科前沿开展教学、科研,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等举措,着眼于科技发展和知识更迭日新月异,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等迅猛发展的现状,推动广大教师紧跟时代步伐,站在学科前沿,提升教书育人能力。从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方面,《意见》提出要“优化教师管理和资源配置”,包括“适应小班化、个性化教学需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科学和体育美育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配备”“强化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配备管理”等举措,着眼于人口发展新态势、教育发展新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全方位营造教育家成长的良好环境,切实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由之路。

深刻认识高校大力培育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放眼全球,任何一个教育强国都是高等教育强国。”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以及教育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和重塑全球教育治理结构,为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创造了机会,也为未来世界教育中心和科技中心的转移、重构创造了新的历史条件。高校是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交汇点,在新的历史机遇期,高校教师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育人使命,通过大力培育、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政治素养、师德修养、能力水平,进一步优化高校教师供给和结构,对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更好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引领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教育家精神引领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迈上新台阶

《意见》强调要“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通过“建立健全教师定期理论学习制度”“定期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等,进一步“增进广大教师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意见》强调要进一步“涵养高尚师德师风”,要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作为教师培养的必修课,作为教师教育和培训的重要任务,使广大教师把握其深刻内涵、做到知行合一”“学校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师德师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压实高校院(系)主要负责人责任”等,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高线引领和底线管控的举措机制。近年来,师德师风问题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高校教师的言行举止成为全社会的关注点。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大众对教师职业精神的高期待。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涵育高尚师德师风,激励感召广大教师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整体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迈上更高台阶。

2.教育家精神引领推动高校科研迈上新台阶

《意见》强调要“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教师站在学科前沿开展教学、科研,创新教学模式方法”“适应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趋势,支持高校教师开展跨学科学习与研究,加强学科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人才工程引领”等,对高校教师科学研究和学科能力建设提出新要求。2023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当中,高校教师牵头的占到三大奖励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当前,超过40%的两院院士、近70%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来自高校。高校教师群体中集聚了最大规模的人才队伍,是不断取得创新成果、解决“卡脖子”难题、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力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通过有组织科研取得原创性成果,健全新型**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尤为需要加大高校教师队伍人才建设力度。高校教师队伍是科技强国的关键支撑,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活力激发、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广大高校教师群智协同、集智攻关。通过大力培育、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以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潜心科研,整体推动高校高水平科研能力迈上新的台阶。

3.教育家精神引领推动高校社会服务迈上新台阶

《意见》强调,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参加革命传统教育、国情社情考察、社会实践锻炼,引导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中涵养高尚师德和教育家精神”“建立健全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和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等,对高校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提出新的具体要求。大学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大学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一国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现代国家科技创新力的强弱很大程度有赖于大学创新力的强弱,文化软实力也很大程度有赖于大学的学术创新和发展。大学越来越成为引领科技创新、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立足教育又超越教育,通过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推动广大教师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研究,真正将自己的学术理想与国家需求、时代急需、人民期盼相结合,整体推动高校社会服务迈上更新台阶。

4.教育家精神引领推动高校国际交流合作迈上新台阶

《意见》强调要“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将弘扬教育家精神纳入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讲好中国教育家故事,传播中国教育声音,贡献中国教育智慧”,进一步丰富了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实践范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使我国成为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教育家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士大夫“天下”观念和弘道追求,这一高尚品德内涵,将激励、感召、引领高校教师强化使命担当,提升对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自觉和能力,提升高水平教育开放的自觉和能力,进一步总结凝练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经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教育的声音,提供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推动高校国际交流迈上新台阶。

5.教育家精神引领推动高校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意见》提出要“厚植尊师重教文化”,通过“推进全社会涵养尊师文化,提振师道尊严,注重尊师教育,开展尊师活动,将尊师文化融入学生日常言行”等,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师道精神代代赓续、传承不绝。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中涌现出一大批教育家,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品行精神成为高校建设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和人文特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中国大学,高校必须要立足自身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教育实践,挖掘、整理、总结好教育家的育人治学事迹和品格精神风范,让教育家精神见人见物见事,可亲可感可学。

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引领高校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路径

1.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打造信仰坚定之师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是古今中外教育家坚守的首要政治品格和最高理想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政治信仰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航行灯塔。高校教师要持续增强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思想政治素质、师德素养和业务能力全面提升。高校教师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成为自觉追求,让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成为治学使命,才能教育和引导青年一代立志成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人才,才能让青年一代把人生之根、事业之根牢牢扎在祖国大地上。

2.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打造品德高尚之师

“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是中华“师道”传承中亘古不变的精神内核和外在表征。古语有言“亲其师,而信其道”“其身正,不令而行”。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必须首先是道德高尚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师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成为被社会尊重的楷模,成为世人效法的榜样”。要深刻理解教育家精神所蕴含的道德人格内涵。新时代高校教师要自觉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时刻自省自励,用高尚的品格感染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3.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打造本领精湛之师

“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是每一名高校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本领。真正的教育是精神滋养和智慧启迪的结合。好老师要成为智慧型教师,通过深刻的教育洞见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教育智慧的精华,也融汇了现代教育价值理念。一名好老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把握时代、社会、家庭因素在学生身上的影响与反映,在沟通理解上多下功夫,发现每一名学生的长处,激发每一名学生的潜能,努力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名学生身上,尊重学生个性,理解学生情感,包容学生不足,让不同兴趣、天赋、爱好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赛道,跑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4.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打造创新活力之师

“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是每一名高校教师应追求的职业素养和治学精神。“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没有勤学笃行的精神,再好的才华也施展不出来。时代瞬息万变,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加速更迭,只有勤学笃行,才能站在时代前沿、科技前沿和知识前沿。如果没有求是创新态度,就无法站在已知的边缘向未知的领域求索,更没有勇气和胆量向权威挑战。“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不断思考创新,实事求是,在科研创新过程中尊重事实、尊重科学。要引领学生走在知识和创新的前沿,自己就得首先走在知识和创新的前沿,敢于做大课题、大研究,而决不能躺平甚至甘于平庸。善于用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破解教学科研、教育改革中的难点和痛点问题,坚定“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让扎实学识永葆生机、充盈不竭,让创新精神成为师生遨游学术海洋的翅膀。

5.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打造至善仁爱之师

“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是每一名教师心系教育使命、心怀育人大爱的至高追求。要成人师,必为仁师,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一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教师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与学生有共同话语,对学生的影响也最为深刻。对事业有怎样的热爱,就会在行动中展现怎样的力量。要时时不忘育人职责,教学上要持续投入,育人上多花心思。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同等重要、相互促进。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无我精神。只有不为浮躁所困扰,不为利益所动摇,不为杂念所左右,才能全心全意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在教学相长中收获教育所带来的独特成就感和幸福感。

6.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打造格局高远之师

“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每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兼济天下应有的品格和追求。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心系人类前途命运,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是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更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广大教师是教育开放的具体参与者和推动者。要在国际前沿学术领域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要求打造有天下胸怀和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高校应立足新时代着力做足做强做活“外”字教育大文章,致力于培养高层次国际化创新人才。“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指引,“胸怀天下”的国际视野和“以文化人”的责任担当,是高校教师培养有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全球视野、未来眼光的时代新人的重要品格,更是广大教师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担当。

党的二十大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距今还有11年时间,时不我待。打造支撑教育强国建设的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必须要有高位精神的引领和激励。新时代新征程,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是引领和激励广大教师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锻造更多大国良师的重要之举,更是推动教育变革转型、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要求。广大高校教师要以教育家精神为自觉追求,更好肩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崇高使命,为加快建成教育强国、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RiP3XZ4XekfNYOcU760yEA